云海幼儿园卫生保健小常识-饮食篇
发布日期:2015年09月12日

幼兒的飲食保健小常識
幼兒主食應常用米粥、麥糊、軟飯、掛麵、麵包、饅頭、包子、水餃、餛飩,以及牛奶、豆漿等,所用原料如大米、小米、玉米粉、麥片、麵粉、薯類等輪流交替爲宜。副食應以菜、肉搭配爲佳,所用原料如豆製品、雞鴨血、蛋類、畜禽、魚肉和蝦皮、紫菜、海帶等海產品,亦進行輪流搭配使用。點心則以藕粉、棗泥、赤豆粥、蛋糕、餅乾、綠豆湯或牛奶、豆漿爲首選食品。飯後30分鐘左右可進食一種新鮮水果。
總的原則是:應做到葷素平衡,幹稀交替,米麵和粗糧搭配。一般情況下,每日進主餐3次,主餐間宜進點心2次,晚餐後除水果外不再進食,睡前尤忌甜食,以保證最佳睡眠狀態,並可預防齲齒的發生。
幼兒的生理特點之一是易感口渴,因而應多補充水分。幼兒的最佳飲料是溫開水。清涼飲料、冰淇淋、可口可樂、咖啡、茶水、果奶或酸牛奶以少飲或不飲爲宜,糖果和甜食以餐前少吃爲佳,以免影響食慾和正常進餐。
此外,還應重視飲食衛生。幼兒應少吃生冷食物,不吃隔夜飯菜和不潔食物,半成品和熟食應在取食前充分蒸透燒熟。同時,應格外強調幼兒及其撫養者在飯前便後洗手,將幼兒所用餐具定期清洗消毒。只有重視了飲食衛生,才能較好地預防或減少幼兒疾病的發生,保證幼兒健康成長。
幼兒食物應切碎、煮爛,以利於幼兒咀嚼、吞嚥、消化。應去除烹調原料中的刺、骨、核等,如係硬果類食物,應先研碎後調糊取食,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免遭梗塞、刺和嗆咳的傷害。烹調手段應以蒸、煮、燉、煨、炒爲主,口味宜清淡。
馬城中心幼兒園幼兒保健小常識之六:
冬季幼兒如何預防感冒
通常我們對孩子的一些輕微的打噴嚏、流鼻涕的症狀不太在意,但如果把這些感冒症狀的出現都看作一次感冒的話,每個孩子一年平均患感冒的次數在6次左右。
但是有一個好的消息是,孩子們每得一次感冒,他們的身體與病毒或細菌作戰的能力就增強一些,這樣,到他們上學後,感冒的次數就會大大減少了。
感冒在孩子間的傳染感冒一般會持續6-14天,最初的3天傳染性最強,但兩週以後仍然可能發生傳染。孩子之間互相傳染的機會比較大。因爲如果一個孩子患感冒的症狀僅僅表現爲流鼻涕,他可能並不在意,而喜歡用手去擦鼻涕,這樣一來,細菌或病毒就到了他的手上、衣服上、玩具上,而且可以存活半小時左右,當別的孩子再玩這些玩具後,又用手去摸鼻子、揉眼睛,就可能被傳染上。預防感冒的策略洗乾淨手爲什麼這樣做?用帶有病毒或細菌的手去揉鼻子或眼睛,是最容易讓人患上感冒的方法。
這樣做有效嗎?洗手是最簡單的預防感冒的方式,而且確實有效,但前提是必須用香皂洗手30秒鐘以上,然後用水衝乾淨。用洗手液也可以達到相同效果。特別是幼兒園的孩子們,如果能保證良好的洗手習慣,他們患感冒的機會將減少50%以上。
打噴嚏時捂住口鼻
爲什麼這樣做?每打一個噴嚏,將有數百萬的細菌噴射到空氣中。這樣做有效嗎?已經有研究證明,感冒病毒通過空氣直接傳播的機會並不大,除非是有人直接將噴嚏噴到一個人的臉上。但無論如何,爲了更健康和有禮貌,打噴嚏時請用手或紙捂住比較好。
冷天穿得暖和點爲什麼這樣做?寒冷容易讓人患感冒。這樣做有效嗎?我們都具備這樣的常識,即天冷時給孩子多穿一件衣服。老話說得好“春捂秋凍”,在天氣多變的季節,即時增添衣物也是有效預防感冒的措施。
病人不要親孩子爲什麼這樣做?感冒能夠通過唾液傳播。這樣做有效嗎?研究證明,親一下臉對病毒的傳播作用並不強,除非你讓病毒進到了眼睛或鼻子裏。但有些細菌是通過親吻可以傳播的,如引起喉嚨感染的鏈球菌。
警惕用藥對一些輕微的感冒症狀,人們習慣於到藥店買一些非處方藥來對抗感冒,但實際上,這樣做並不百分百安全。很多治療咳嗽或鼻塞的藥是兒童禁用或慎用的。因爲有的藥會引起過敏反應或幻覺,有的解充血藥和止咳藥能夠導致心律紊亂或過度興奮。嬰兒用藥要尤其謹慎,切勿擅用藥物,大一點的幼兒也要聽從醫生的醫囑用藥。
患感冒後怎樣能夠感覺舒服點1、有些藥如退熱淨和布洛芬是能夠緩解疼痛和高燒的,如果醫生爲你的孩子開了這類藥,請按醫囑服藥。(醫生的處方是根據病情開的,不要爲了減輕孩子的痛苦而要求醫生開某種藥。)2、雞湯此時大有用場。雖然有的研究者說,雞湯中含有對抗鏈球菌的物質,但也不要過於相信它有什麼神奇的成分。雞湯利於消化,可以防止脫水,也不會刺激疼痛的喉嚨,而且更重要的是,大多數孩子都喜歡喝。3、在睡覺前爲寶貝清理鼻腔分泌物。可以用生理鹽水滴鼻劑滴到鼻孔裏,然後用吸鼻器把分泌物輕輕吸出來,緩解鼻塞症狀。4、房間裏的加溼器可以保持空氣溼潤,讓孩子舒服一點。但別忘了每天清洗和晾乾機器,以防細菌污染。
關於感冒的誤解誤解一:抗生素可以治療感冒。抗生素可以對抗細菌,但很多感冒是病毒引起的,抗生素對付不了。誤解二:鼻竇炎纔會分泌綠色的鼻涕。感冒也會使人分泌發黃或發綠的鼻涕。誤解三:感冒不能吃飯。孩子需要營養來恢復體力,對抗感冒,如果他一兩天沒有食慾也不要緊,但要保證他充足的水分攝取,尤其是發燒或不停流鼻涕時,有可能導致脫水。誤解四:止住咳嗽很重要。咳嗽是人清理呼吸道粘液的正常反應,不要擅自給孩子服用咳嗽抑制劑,除非這是醫生開的。誤解五:中藥、維生素和礦物質能預防感冒。這些物質也許對身體是有好處的,但不要過於迷信它們對感冒的預防作用。
警惕的現象警訊一:連續三天發燒在38°C以上或鼻子分泌物比較多超過10天,同時伴隨面部疼痛。可能的結果:鼻竇感染。如果醫生診斷是細菌感染,他會開一些抗生素。
警訊二:孩子抱怨耳朵疼或不停地揪耳朵,表現出煩躁不安,或者發燒4天以上。可能的結果:耳朵感染,一種嬰幼兒很常見的併發症。如果孩子的耳朵裏有液體分泌物,醫生或許會開抗生素,但大部分耳部感染會自愈。
警訊三:呼吸困難或帶有刺耳的聲音,或者經常費力乾咳。可能的結果:哮喘。感冒一般不會導致哮喘,但患哮喘的孩子一旦感冒可能會帶來呼吸困難。醫生會通過聽診來區別普通的呼吸道充血和呼吸困難,然後確定用藥。
警訊四:嘴脣上出現疼痛的水泡。可能的結果:單純病毒性皰疹。大多數成年人身體都帶有這種病毒,而且可以通過皮膚接觸或唾液傳播,醫生可能開一些處方藥來縮短病程。